Search

#澳洲小學二三事:(有夠短的)學期近尾聲

Lara的預備班在第一個學期裡,一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澳洲小學二三事:(有夠短的)學期近尾聲

Lara的預備班在第一個學期裡,一共有五個星期,孩子得輪流做口頭報告。

當初在開學親師會上,老師一提到孩子們接下來每周都有「口頭報告」,我的胃不禁揪了一下。想到自己上小學上台報告抖個不停的日子,可是一點也不好玩。

「孩子們愛死上台報告了!他們寧願抱病上課,也不要錯過了可以報告的日子。」老師又說,我萬分狐疑她話中的真實性。

直到接下來幾個禮拜,我看到孩子口頭報告的主題才鬆了一口氣,因為都是不太需要花時間做準備的日常生活。

例如:我最喜歡的天氣、我最愛和家人做的事、我最愛的書、我的包包裡有什麼(讓大家更瞭解你),和自由選擇(可以帶你最愛的玩具、書或遊戲)。

記得前陣子有臉友問我,她的孩子會錯過澳洲小學預備班的第一學期,要不要緊?是不是必須在家先預習趕進度?

我不曉得其他州或私立小學,但Lara所讀的公立小學,老師當初只寫email告訴家長「本學期旨在幫孩子建立生活自理(物品歸位)和遵循團體公約(例如上課時要坐好)的能力,以及建立社交圈。」所以聽起來是不需要緊張課業的。

後來和身邊朋友聊天時,我更發現Lara的班級功課量(每周隨機抽查5個新的英文常用字;以及每周閱讀兩本英文橋梁書)居然還算多(??)。

這幾個月在我看來,澳洲小學的學習固然看似輕鬆,時常在玩,但裏頭也藏著許多老師的心思。

比如:

為了讓孩子學習英文字母發音,老師傾注心力讓孩子們從玩中學。

有天Lara帶了個鋁箔盒做的機器人回來,她開心地告訴我她的機器人有什麼特殊技能。聽她在教室門廊上說著,老師剛好出來,便告訴我他們今天在學R的發音。與其逼迫,老師選擇創造遊戲,藉玩樂為孩子帶出學習的樂趣與意義。

學校也時常舉辦重要活動。例如明天是校園反霸凌日,校方便鼓勵(但不強迫)孩子穿戴橘色的小配件來響應。

此外,老師對於意外的處理態度我也學了一課。

前天,Lara在學校不小心尿濕褲子,學校貼心地幫她借來制服與襪子換上,接著便繼續課堂活動。

當天下午,Lara的老師刻意等到人群稍散了才帶她走出來。一開口,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述說孩子不小心在中午發生了一點意外。老師接著道,「但Lara只難過了一下子,接著就開心地去玩了。」

我順勢提起孩子的憋尿和一直以來便秘問題,老師聽後對身旁的Lara會心一笑,「啊,原來妳和我一樣不愛喝水嗎?那這樣好嗎,以後下課,妳帶妳的水壺,我們兩個一起喝吧!」老師這一席打從內心關懷的話,讓Lara開心了一整個晚上,隔天還真多喝了一些水。

原本孩子貪玩而尿褲子的意外不僅沒有被放大,憋尿背後的原因甚至被老師同理。這些貼心,都在在讓高敏感的Lara添了一分自信來繼續面對校園生活。

想起自己在澳洲幼教工作那三年所遇到的好同事,以及這幾年自己孩子遇上關愛的好老師,都讓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人性良善的光輝,以及明白——關懷對孩子的意義與影響是多麼深遠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這裡是澳洲吉爾家! 麗莎,生於臺灣八零後。 異鄉遊子,在此紀錄一家四口的生活喜樂與哀愁、以及陪伴孩子學中文的旅程。歡迎你/妳一起和我們啜飲育兒苦水樂事,或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! We are a family of 4: Mum,Dad,Lara, Brandon! Here is the place we share our daily life/ parenting/ Mandarin Learning in Australia. Welcom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have fun with us!
Lisa,生於台灣80後,目前與先生與兩個孩子定居澳洲布里斯本。在此分享澳洲親子生活,些許人生反思,以及陪伴兩個孩子學中文的旅程。
View all posts